贵州老农赴国外种水稻“中国人OK!”水稻种植技术获点赞
11月14日,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当地农民技术员杨秀刚在宣讲会上结合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讲述了自己出国推广水稻种植、攻克技术难关、取得辉煌业绩的不平凡经历,引起与会者的共鸣。
贫困农家娃成了技术骨干
杨秀刚在宣讲会上。
杨秀刚50岁,家里有兄妹五人,他排行老四,由于家贫,他只念到初一就辍学挑起了家庭重担,之后打过工,也做过生意,期间生了一场大病,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年,县种植公司的副经理杨炼到杨秀刚老家育稻种,住在他家。杨秀刚跟随他学育种技术,就再没离开过这个行业。
杨炼是杨秀刚的启蒙老师,现任周坪村*支部副书记的杨代*也是他的引路人。后来,杨秀刚出国推广水稻种植,与杨代*有直接的关系。
由于勤奋好学,几年工夫,杨秀刚成长为优秀的技术员。他在岑巩平庄等地育种,均大大提高了稻米的产量。那时,很多人以为他是专业学校毕业的,当杨秀刚说自己初一都没“毕业”时,人们惊讶之余,亮出了大拇指。
年,杨秀刚的师傅杨代*从孟加拉国回来,带回信息,孟加拉国的稻种项目技术板块出现了空白。
“杨代*认为我技术成熟了,推荐我去孟加拉!”杨秀刚说,获知消息,他兴奋得几天几夜睡不着。当然,他也很担心,万一干不好,给岑巩、给国家丢脸。为了打消杨秀刚的顾虑,杨代*给他补课,补技术,补去孟加拉国工作的注意事项。
辗转亚非3国种水稻
年2月,杨秀刚抵达孟加拉国,进入合作项目区后,孟方技术员偷偷告诉翻译:这人看样子比较老实厚道,应该是高人。
据了解,孟方项目区内的水稻产量不高,亩产只有多公斤。技术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收效不大。了解情况之后,杨秀刚深入田间,展开调查。“主要是施肥出了问题!”杨秀刚说,他很快找到了答案,水稻的母本和父本之间不能同步成长,造成水稻不能正常授粉,自然就影响了产量。之后,杨秀刚设计了出了新的施肥方案,项目区负责组织实施,水稻的亩产量超过了公斤,这事在当地引发轰动,当地的技术员、普通百姓,见到他都竖起大拇指。
继孟加拉国之后,杨秀刚又去了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无论在哪里,都创造了傲人的业绩。
在尼日利亚,天气炎热,平均气温40多度。最初,杨秀刚穿皮鞋外出,踩在石头上,鞋跟竟然化了,后来不得不换上厚实的胶鞋。高气温是导致粮食不增产的主要原因。杨秀刚到来后,带来了灌溉方面的“中国方案”,高温缺水的状况得到缓解,在此基础上,他又在施肥、杀虫方面取得突破。
由于任务已经完成,杨秀刚于今年9月回国,秋收之后,从尼日利亚传来消息,他推广种植的水稻亩产达到了公斤,而当地的传统农业最大产量只有公斤。据了解,目前尼日利亚农业部门正在对杨秀刚的种植成果进行研究,如果各项指标符合规定,将在该国全面推广。
老外敬礼:中国人OK!
无论在哪个国家,杨秀刚时时处处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绝不给祖国丢脸。他要带出去的稻种,事先必须进行抽芽试验。“如果出芽率达不到85%,绝对不会带出去,那样会影响到国家声誉。”杨秀刚说,一旦带出去的稻种出现问题,那真的是开“国际玩笑”了。
在工作中,杨秀刚一丝不苟,他每天都会记录室外温度状况,下地查看秧苗并且进行规范记录,就是一片叶子*了,他也会记在笔记本上。
在国外期间,杨秀刚处处受到尊重,这让他感觉到在自己的背后有着一个强大的祖国。在尼日利亚,当地给杨秀刚配两名翻译、一辆车和一名专职司机,让他享受“领导”待遇。交警或者*方查车,见到他的车不仅不查,还敬*礼。杨秀刚则用不太标准的中国*礼回敬,这样一来,*警们对这位总是面带微笑的中国农民印象更深刻了。几位*官见一见到他,就亮出了OK的手语,杨秀刚对此的理解是“中国人OK”。(杨*权记者罗茜摄影报道)
——摘自《贵州都市报》
院坝会算出脱贫账——岑巩县“十户一体”助力深度贫困村脱贫致富侧记
“希望3年后,当你们再来大湾组做客时,我能开一辆小车去坡脚接你们!”目送记者走远,岑巩县注溪镇面溪村大湾组村民李洪明仍久久不舍转身回去。
这是11月10日,记者一行深入面溪村大湾组蹲点采访,临别时看到的感人一幕。
面溪村山高地少,村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传统农作物和外出打工,是岑巩县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年底,村民人均收入仅为元。全村总人口户人,其中贫困户户人。近年来,该村通过异地移民搬迁,先后让41户人实现脱贫。目前该村仍有贫困人口人,李洪明便是其中之一。
打工仔返乡带头致富
李洪明初中毕业后,便与村民一起常年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
“小孩大了,上学也需要有人照顾,再说现在国家*策对我们贫困地区真是太好了。”年春节回家,李洪明决定利用家乡富余的草山草坡发展肉牛养殖。
“买牛需要钱,建圈舍也需要钱……”
正当夫妻俩为钱发愁之际,村支书杨通勇主动找来了。经过几番协调,李洪明申请的国家专项扶贫资金特惠贷5万元很快到账。
“圈舍建在哪儿合适?规模又要建多大呢?”
李洪明说:“就一个电话打过去,畜牧部门的技术员小刘和住建部门的老王也主动上门服务。”各级领导干部对他比亲兄弟还好,不干出个样来真是对不住人家。
经过一年的辛苦付出,李洪明把自家的5头牛养得膘壮体肥,令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同时也赢得了村支两委的极大信任。
“村里草山草坡草山太丰富了,牛主要采取放养,疫情防控又有畜牧部门负责,除去买牛的钱基本上花不了多少。”年末出栏后,除去年初买牛和饲养过程的各种花销,李洪明掐指一算,他家当年养殖的5头牛净赚了2万多元。
“你还忘了*府每头牛补助元呢!”驻村帮扶干部小王提醒说,对于李洪明这样的3口之家,一年4万余元的纯收入,仅此一项,他家当年就已经越过了县里划定的小康标准。
“十户一体”利益联结
“现在村里正在推广‘十户一体’利益联结脱贫模式,你通过一年实践有了一定的养殖经验,你先带个头搞起来吧?”今年年初,村支书杨通勇再次来到李洪明的家里。
李洪明结合自家圈舍现有规模,同意先把村里杨建、付龙两家贫困户带起来,跟他一起发展肉牛养殖。
“搞养殖是一项精细活,他们两家人只同意参股但不合适具体饲养怎么办?”
“要不就用他们家的牛入股参与年底分红吧!”
李洪明与村支两委经过一番仔细研究,最终决定让杨建、付龙两户用特惠贷资金2万元各家购买5头牛入股到李洪明家的养殖场里,由李洪明夫妻负责饲养,待年底出栏后按照五五分成的方式,分别直接参与李洪明家分红。
“确实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让那些没有能力致富的贫困户也得到了实惠。”杨通勇说,如此一来,李洪明两家的特惠贷资金也盘活了,李洪明家的养殖规模也做大了,下一步还可在此基础上链接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
可是对于李洪明,养殖规模扩大后,给他带来成就感的同时,也无形中给他肩上增加了压力。
李洪明说,今年7月,正当他为牛越冬的草料犯愁时,驻村干部小王又帮他领来了黑麦草种子,彻底打消了他为牛越冬草料犯愁的顾虑。
大家再帮李洪明算了一下今年的养牛账,按照去年的情况计算,李洪明家的5头牛可赚利2万元,加上杨建、付龙两家两家参股分红收入2万元,李洪明今年可实现收入4万元。按照之前签订的五五分红比例,杨建、付龙两家也可各自分红1万元,加上*府每头牛元的补助,两家一年也有3万元进账,对于4口之家来说,仅此一项也可实现脱贫了。
已是日上三竿,院子里仍笑语盈盈,大伙都在为李洪明家的这种脱贫模式叫好。
“其实你们还忘了一项收入呢,整个饲养过程中,母牛还会产下牛犊子,这笔收入也是蛮可观的哟。”杨建、付龙和李洪明不约而同的提醒,一下在院子里的人群逗乐了。
为更好地发挥“十户一体”机制效益,岑巩县加强领导,书记、县长亲自带头抓,相关部门制定了详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层层抓落实。目前,该县已创建各类管理和发展主体个,覆盖全县84个中心村户人,其中贫困户已实现全覆盖。(特约记者杨*权)
——摘自《贵州民族报》
乡乡有产业村村有特色——贵州岑巩县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成效满满
初冬时节,步入贵州岑巩县各乡镇,沿着通往乡间笔直的水泥路走去,扑入眼帘的是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到处散发着现代特色农业的气息。田地里,只见当地群众或是种植蔬菜,或是种植中药材,或是种植牧草,处处呈现出忙碌景象。
为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岑巩县采取突出“秋冬播种”夯基础、突出“一长两短”促增效、突出“一县一业”带脱贫、突出“利益链接”增后劲等举措,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凯本镇:中药材种植拓宽村民致富路
近日,走进凯本镇四季村,远远便能看见十几个农户在地里边忙着,时不时打打“嘴仗”,笑声不断,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四季村辖16村民组,共户人,其中贫困户69户人。近年来,凯本镇主要以烤烟、水产养殖为重点产业,四季村因自然环境、土质等因素没有赶上这趟“致富车”。
为找烤烟“替代”产业,探索新的致富路子,四季村村民另辟蹊径,大力发展中药材宽叶缬草。“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发展,四季村村民都点“草”成金,依靠种宽叶缬草增收致富,住上了小洋楼,开上了小轿车。
“我们村今年有余户种植宽叶缬草,这个可以算是我们村的主打产业了,现在市场价格好,老百姓讲到要发展这个产业积极性都高。”四季村支部书记吴杰说到。
据了解,宽叶缬草别名“地塞”,是中药材中的一种,药用价值高,产量高、见效快,需要劳动力较少,对于四季村村民来说,如今种植宽叶缬草已成了他们的心头好。
“我种‘地塞’今年已经是第4个年头了,刚开始只是想试种看有没有效益,几年下来我也挣了些钱,今年这个苗的价格就是28元一斤,卖苗就挣了2万元,今年我又种了10亩。”村民朱顺权乐呵呵地说道。
目前,该村共种植宽叶缬草亩,涉及农户户人,其中,贫困户14户48人,每年户均增收元以上。
“现在老百姓对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高,我们准备扩大规模在别的村也推广开去,让中药材种植成为全镇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主打产业。”该镇*委负责人对凯本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
今年,凯本镇已引进安徽亳州余香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计划拟建中药材基地亩(其中公司建亩,带动农户建亩)。目前,已建成何首乌种植基地亩、丹参基地亩,农户建成基地亩,每年可实现增收万元以上。通过示范带动,目前全镇已建成宽叶缬草基地亩、*精基地亩,覆盖贫困户59户人。
同时,引进香港培力集团昌昊金煌(贵州)中药有限公司,已签订10年钩藤订单收购合同。该公司规划建设亩钩藤基地,现已建成钩藤基地0亩。
思旸镇:“柚”满园笑开颜
“橘柚园林熟,蒹葭径路迷。”又是一年丰收季,思旸镇磨寨村漫山遍野散发着浓郁的柚香,晶莹剔透的柚果染*了整座山,山上,柚农们背着背篓、挑着箩筐满心欢喜的采摘柚子。
“今年我们又丰收了,才半个月,我就卖了一万多斤了,卖得近3万元,明年我还打算扩大种植规模。”正在采摘柚子的杨啟国乐呵呵地说道。
杨啟国是磨寨村会计,也是村里面的致富能手,种植柚子达40余亩,种植时间已有20余年,拥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和产业发展思路,在种柚子的基础上还发展林下养鸡,形成生态鸡与果林互促互利的良性循环。
村里面不少村民看到他年年丰收、日子越过越红火,纷纷前来学习致富法子。杨啟国也毫不吝啬,不仅给他们传授种植经验,还帮他们解决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我们村种柚子很长时间了,但一直都还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很多农户和贫困户都有种柚子的发展意愿,我们村两委商量了,明年将贫困户和种植柚子的散户联合起来,连片发展柚子种植,形成我们村的特色产业,带动村民们跑步迈向小康新时代。”磨寨村村主任杨通广掷地有声的说道。
磨寨村位于思旸镇西北部,交通便利,龙江河从北向东横跨全境,水源充沛,给该村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一城一府”两张名片在思旸落地,该村可以借助两张名片的发展,结合市场,辐射出多元化产业,拓宽村民发展路子,增加收入。而发展柚子种植,则实现了生态发展,满足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要求,绿了山村富了民。
据悉,磨寨村种植柚树总面积达1亩,分别种有文旦柚、思州红腊柚、蜜柚、三红柚等品种,每亩可产余斤,预计达吨,以每斤2-3元批发或投入市场销售,利益可观。
天星乡:多种产业促脱贫
近日,天星乡为用好用活扶贫*策和扶贫资金,发挥“领头雁”引领作用,该乡争取国家扶贫资金18万元,修建鱼塘52亩,购买鱼苗3斤进行基地规模化养殖。
该养殖基地采用“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由合作社统一管理运营,吸纳贫困户9户,36人,基地获益后,按照第一年8%、第二年9%、第三年10%注入村集体经济,实现村民利益全覆盖,由贫困户直接分红,保障贫困户零投资,零风险。该养殖项目为该乡年重点扶贫试点项目,见效后将在全乡范围内推广。
该乡在脱贫攻坚道路上不断尝试扶贫新思想,坚持产业脱贫这一主基调,在抓产业助脱贫上狠下功夫,逐步形成了“水田制种,干田土种烟,荒山低山林种茶,河道水库养鱼,丘陵地带养牛羊”的产业格局,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脱贫攻坚有保障。(周佳明姚瑶特约记者徐学练)
——摘自《西部开发报》
岑巩县获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奖励万元
近年来,岑巩县全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发展。
据悉,该县以招商为突破口,加大绿色环保型项目引进力度,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功引进总投资达6亿元的5家打火机制造企业,引进打火机配套企业8家。目前,全县入园企业85户,规模以上企业48户。
通过实施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该县累计获取中央、省级奖励资金和省工业信息化发展资金万元,其中,年底已全面完成6KVA及以下矿热炉落后产能工作,淘汰产能企业8家,淘汰产能12.3万吨,获取奖励5万元;岑祥资源、蓝海环保等6家企业资源循环利用项目获奖励扶持2万元;恒科电子、伟力达等5家企业技改获专项资金鼓励60万元。(特约记者张能秋)
——摘自《贵州民族报》
岑巩职校中职招生居黔东南州第一
记者日前从黔东南州教育局获悉,岑巩职校年中职招生目标任务人,实际完成人(含联办校),完成率达91%,名列全州第一。
近年来,岑巩职校不断创新招生方法,精心组织校文艺队深入各乡镇中学开展招生巡回演出,并邀请毕业的成功学生现身说法,大力宣传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优惠*策和“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致富一家”的办学目标。此外,岑巩职校结合市场需求,与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成功开办了民航、高铁乘务专业,“2+3”大专护理、学前教育专业,吸引了山东、四川、铜仁、凯里等地的学生报考。(特约记者夏湘华吴宗印)
——摘自《贵州民族报》
岑巩:法治宣传教育进校园
连日来,岑巩县司法局联合县检察院、县教育和科技局、团县委、县妇联等单位,分成两个普法宣讲小组深入到岑巩县第一小学、注溪镇初级中学、水尾镇中心小学等12所中小学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
活动把*的十九大依法治国理论与具体法律法规相结合,采取上法制课、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庭审、播放法律微电影和动画宣传片等方式进行,进一步提高岑巩县广大青少年学生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增强自我保护和防犯不法侵害的能力,预防校园欺凌案件发生,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积极推进平安法治校园建设。
活动历时一周,共宣讲法律2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00余份(册),悬挂横幅标语12幅、宣传挂图26幅,摆放移动宣传展板32块,出动宣传车辆45台(次),解答法律询问人(次),受教育师生达20余人。(*贵站周定明)
——摘自《法制生活报》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新闻中心岑巩县网信办
总策划:陈永祥
总监制:周仁维
执行总监:杨*权
编审:徐学练
编辑:张超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