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入秋抱得西施乳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你过 [复制链接]

1#

处暑,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四个节气,年8月22日23时44分48秒开始,斗指西南,太阳*经达°,进入处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即为“出暑”,意思是离开了炎热的夏天,夏天暑热正式终止。处暑,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

这时三伏天已悄然而过,也意味着气象上的秋天即将到来。处暑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

处暑期间,秋高气爽。真正进入秋季的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之后会明显感觉气温下降,凉爽的秋风在夜晚时已变得凉意袭人了。我国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变大。昼暖夜凉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非常有利,庄稼成熟很快,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

处暑秋意渐浓,也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这个时候大家可以呼朋引伴,出去赏赏别样的秋日巧云。

处暑三候: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秋风送爽的日子通常昼夜温差大。人的机体进入到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然而身体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疲惫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

处暑解秋乏,最宜饮乌龙茶!

乌龙茶为半发酵茶,香气馥郁,能有效消除疲劳,杀菌消炎,解*防病,消食解腻,减肥健美,是秋季饮茶的首选。

研究表明,嗅觉在维护人体健康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香气是乌龙茶的最大亮点,清幽馥郁,乌龙茶的香气正是通过嗅觉作用于大脑皮层,清除人们的身心疲劳。

仇远,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

此诗生动地描绘了处暑时节居家所见所感的天气变化和生活闲景:处暑后随着一阵疾风骤雨,顿时将夏天未曾退去的暑气一扫而空,秋的清凉顷刻间到来。风将纸糊的窗吹破有了间隙,凉风吹来,扇子就显得无用了。窗外传来儿童读书声,诵读正是欧阳修的《秋声赋》,让人不禁想起醉能同其乐的欧阳修。

“一场秋雨,一阵凉风,闲坐庭前,朗朗书声”,品读此诗,令人仿佛也和诗人一样,感受到处暑疾风骤雨带来的清凉。

西海二十四式壶之十四「玉簪倒把西施壶」,源自传统紫砂器型中经典款式“西施壶”。

西施,四大美人之首。

说起西施,大家并不陌生,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天生丽质、貌美倾城、婀娜多姿,历来是美人的代名词。

西施壶,言有尽,意无穷。

西施壶,顾名思义:应该和西施一样美,或者说这种壶的灵感来源于西施。“西施壶”,完整的称呼应该是“西施乳壶”,简称“西施”或“西施乳”。因为壶之形态若美女之丰乳,后来人们觉得“西施乳”不雅,便以壶把为倒耳之形为名,称作『倒把西施壶』。

西施壶的历史由来

史料记载,西施壶是由徐友泉设计和首创。徐友泉,明代紫砂泰斗时大彬的徒弟。关于他的评论并不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明末清初时吴梅鼎说的那句“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

日本明治时期的研究中国紫砂的学者奥玄宝,在明治甲戌年(相当于清同治13年)所著的《茗壶图录》中的“式样”篇章里,也有关于西施壶的记载:“式有数样,曰小圆、曰菱花......,美人肩、西施乳......”。

西施壶虽有史料所载,但仅仅局限于文字,从未描述过具体的形状,吴梅鼎也只是象征性的提到,西施壶是“摹形象体”而来的。对于西施壶,古代文献,基本不见图形,清一代名家传世作品也很为罕见。

明晚期|沈君用制|红泥西施壶

而见载于文献资料的最早实物图片,是明晚期(天启、崇祯年间)的沈君用所做的一只红泥粗砂小壶,底款:大明天启丁卯君用制(天启丁卯即年)。此壶图片收录在《阳羡砂壶图考》的下卷。从上图可以看出,其与我们现今认知的文旦壶更为相近。

到清朝时,出现了孟臣西施壶,与沈君用制相比,此品形制更丰美,壶盖沿角圆弧,身筒更加圆润,壶流变化明显,变的短而饱满,倒把幅度打开缩小。

清|孟臣|朱泥小西施壶

此后艺人所做的西施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其中最经典的是王寅春和顾景舟款的西施壶。

清|孟臣|朱泥小西施壶顾景舟|倒把西施壶

王寅春、顾景舟从历史见证中走来,传统功底深厚,他们所做的传统器型深受人们喜爱。由此,顾、王之后西施壶的特点基本形成。

西施壶的壶型特点:壶嘴必须短而微微翘,壶把必须倒装,壶身必须饱满圆润。

细看,从壶嘴来说,运用的是暗接法。最不易的就是处理吻合度和流畅度。壶嘴与壶身过渡圆润,浑然天成,长度不到一公分的壶嘴,已经缩小到了极致。如樱桃小口一般。

西施壶的壶盖用的是截盖工艺,以壶整体截取一段作壶盖,简洁明快,整体感强,壶盖与壶口严丝合缝,外轮廓线流畅自然。

可圈可点的独特倒把,似西施挽起的发髻轻轻垂下,假使倒转过来,美人美发飘逸的动感瞬间消失殆尽。可见创作过程中经过了多少推敲。

现今,紫砂艺人制作的“西施壶”基本学习自“顾景舟、王寅春”二位大家的经典。在紫砂界有一说:西施壶形体尽极致之美,有令人怦然心动之魅力,一为顾景舟的西施壶,雍容华贵,像京剧里的“梅兰芳”。二为王寅春的西施壶,娇小玲珑,似京剧里的“荀慧生”。

「西施壶」以美人为名,看似小巧玲珑,不事雕琢,光洁圆融,简约凝练,凭出色、流畅的线条,模拟出一代美人的神韵,实则构造严谨,耐人寻味,蕴含着言有尽、意无穷的隽永。让人爱不释手,成为紫砂爱好者必收的壶型。

玉簪花,又名白萼、白鹤仙,因其花色似玉,花朵形似古代女子的发簪而得名,属多年生宿根植物,花果期8~10月。

玉簪花是我国古典庭园中的常见花卉,有着多年的栽培历史。其静静开放,花朵的颜色常为纯洁的白色,不与其他花争奇斗艳,显得十分恬静,给人纯净,清丽脱俗之感,被人们称颂为“江南第一花”。

玉簪花花语:脱俗、冰清玉洁。

▲玉簪倒把西施壶

此壶宜泡:青茶/黑茶

更多茶事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