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gin-->
每天晚饭后,68岁的林金妹习惯到家门口的河边散散步。河对面,是玉环楚门最美街区湖滨路,隔河望去,流光溢彩。回首身后,一幢幢沿河住宅楼鳞次栉比,与对岸相辉映。林金妹的家就在其间,一幢三层半排屋。
林金妹一家是地道的农民,自承包地流转到村里统一运作后,日子便悄然变样:开始村里每半年分红,林金妹家有了“股金”收入。后来村里办起各类产业,林金妹在文旦市场谋得一份工作,每月有多元工资。6年前,林金妹家盖起排屋,一家三代搬进了新房。
“搁10年前,眼下这幸福的日子我想都不敢想。”林金妹高兴地说,现在孙子孙女都上学了,几个大人都有工作,全家每月两三万元收入,加上村里的分红,这日子过得很惬意。
林金妹一家的变化,是玉环探索“农民持股共富”的一个缩影。
作为股份合作制发源地之一,玉环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农民持股共富”模式,让全域33.68万农民全部变成股民,不仅有效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更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共同富裕之路。
去年,玉环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位列全国各县(县级市)第四、浙江第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从年的2.05缩小到年的1.98,城乡居民收入比首次降至“2”以内。
“让农民变股民,走出一条以产业项目和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子,是我们的目标。只有农民收入高了,城乡差距小了,才能实现真正共同富裕。”玉环市委书记吴才平说。
村民变股民,集体共谋致富经
7月12日,楚门镇城郊股份经济合作社又迎来半年一次的分红,名社员喜领万元红利。
“我们20年前就开始分红,是玉环最早分红的村之一,最开始人均10元,现在人均一年多元。”城郊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黄祥寿说。
城郊地处楚门镇建城区腹地,上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萌芽,城郊村民纷纷洗脚上岸,转产转业,不少效益低下的田地被抛荒。
如何让零星分散的土地产生最大效益?城郊迈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步: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返包流转全村土地,由集体统一经营开发。
短短几年,城郊建起商业大楼、厂房,引进水果批发市场、家具广场,培育楚门镇商贸集散中心……村集体经济一路攀升。
“去年,我们村集体资产达到1.54亿元,比10年前增长15倍。”黄祥寿说,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里各项设施跟着改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当起“股东”的村民腰包也鼓了,仅年至年,城郊就累计分红万元,平均每户增收元。
同样,通过盘活村级土地,沙门镇原23个行政村体会到“寸土”变“寸金”的喜悦。
沙门滨港工业城投用时,北侧有一块亩的土地,是玉环市委市政府给23村异地安置的村级留用地,归村集体开发使用。
可手握土地的23个村,迟迟未开发建设。与此同时,滨港工业城一跃成为玉环最具规模和发展潜力的工业功能区,集聚起多家企业,厂房供不应求。
年开始,沙门镇组织23个村开发亩土地,并结合各村实情“量体裁衣”,推出“共建厂房、自建厂房、半租半建”三种开发模式。
两年后,一幢幢新落成的厂房,引来了更多企业。23个村年租金收益,最低的20万元以上,最高的超万元。
据悉,去年,玉环市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7.28亿元、经营性收入总额4.26亿元,个行政村全部达到集体经济总收入1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年以来,玉环市已有个村实现了分红,累计分红6亿多元,农民人均增收多元。
资源变资产,共建共享共富裕
特意避开节假日,温岭市民曹兴权带着妻子,驱车来到玉环干江上栈头村“打卡”。玻璃吊桥、时光隧道、天空之境……曹兴权没想到这个小村庄竟藏着一座“乡村迪士尼”。
曾经偏隅的上栈头村,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模样大变,引来众多游客。可遗憾的是,人们只是来观海听涛,上栈头村留不住人,眼前美景也变不了现。
如何把美丽风景变为美丽经济?经过多方考察,上栈头村决定斥资万元建设游乐设施——玻璃吊桥,以“村民49%+村集体51%”的股份众筹方式筹措资金,并成立公司负责开发运营。
7个月后,玻璃吊桥建成,面朝大海,飞架悬崖峭壁之上,年12月23日投入运营,不到4个月,门票收入多万元。
先前观望的村民坐不住了,主动向村委会提出追加入股,于是上栈头村启动新一轮“股份众筹”……两三年间,上栈头村陆续投入多万元建成10多个游乐项目。在旅游项目带动下,上栈头实现村集体经济从负债20万元到年收入多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多元。
“我们一家六口都入股了,投了3元,已分红两次,共元,这‘以钱生钱’,对我们农民来说是头一遭。”上栈头村村民闫静开心地说。
从一个村内部开始的“集体+村民”的股份众筹模式,眼下演变成村与村之间的“集体+集体”共建共享共富裕,并在玉环全域推广。
在干江,围绕“滨海景观带”建设,各村明确了美丽乡村“+游乐”“+红色元素”“+文旅”“+康养基地”等差异化发展路子,既避免恶性竞争,又片区抱团联建联营,构建起共建共享利益共同体。
第一个抱团联建联营项目——滨海观光旅游小火车,由炮台、白马岙、上栈头3村各占1/3股份合作开发,今年“五一”投入运营,已成为周边游客的又一“打卡点”。
小风景串成大盆景,“颜值”变成可变现的“价值”,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回来就业创业。今年37岁的姜岸柳是众多回村者之一,现在村里当一名景区售票员,月薪元。姜岸柳说,在家门口赚钱,还能照顾孩子老人,很满足。
先富带后富,共富路上一个都不少
家住楚门大渭渚小区的胡彩英,至今记得,当年要不是村里借款给经济困难的村民,她家根本盖不起新房。
大渭渚地处城镇边缘,随着城市化推进,20多年未建房的这里成了城市洼地,群众拆旧建新的呼声强烈。可村里启动大渭渚片区改造时,胡彩英在内的百余户村民却短缺建房资金。按每户10万元的标准,村集体累计借贷0万元给予支持,让家家都能盖起房住上新居。
先富带后富,让低收入者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掉队,眼下正在玉环各地燎原。
因海洋资源衰退渔业减产,渔民增收陷入困境。玉环市民主渔业专业社投资多万元,组建了全国首个海捕虾全产业链海上加工中心,吸收坎门辖区艘拖虾渔船为“编外员工”,形成生产加工无缝对接,带动这些渔船每船年增收60万元以上,惠及渔民0余人。
鸡山洋屿村外出创业成功的余名村贤,纷纷返回村里,带头捐资,成立公司建设洋屿岛,并把前期开发资产无偿捐赠给村集体,带动村民以股份认购形式出资,共建美丽家园。
眼下,洋屿岛第一个乡村振兴项目——“后海·爱情岛”文旅项目,已初具雏形,大道、鲳鱼公园完工,民宿完成主体建造,游客服务中心建设进入扫尾,爱情邮局、爱情博物馆7月底将进场施工……偏远的洋屿岛,正在美丽蝶变。
落户沙门滨港工业城的企业,主动与各村结对帮扶。目前,80家企业定向捐助了10多家村级照料中心,让80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用餐。这些企业已支持了6年,累计捐助万元。
“十三五”期间,玉环低收入农户年均增收10%以上。同时,玉环创新推出“玉环帮促幸福号”,将全市户人低收入农户纳入平台管理,提供“输血”帮扶与“造血”增收。
end-->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