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楚门的世界楚门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 [复制链接]

1#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好像一生都身不由己

你是否曾经幻想过你的生活是一场巨大的真人秀,你是这个世界的主角,所有的灯光都在你的身上?

《楚门的世界》(TheTuremanshow)就是这样一个世界。

这部影片上映于年,别名又叫《楚门秀》,豆瓣评分9.3。从名字就能看出这就是为楚门度身定制的一场“秀”。

电影的主人公楚门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在一家保险公司上班,有一个美丽贤惠的妻子,还有一个多年的朋友马龙。他在桃园岛上生活了三十年,童年时期由于自己的调皮导致了父亲的溺亡,从此之后就对海异常的恐惧,因此他也从来没有去过岛外的世界。

但是渐渐地,他发现自己似乎一直在被人跟踪,无论他在做什么,在什么地方。他对马龙说了自己的想法,马龙说他只是想象力太丰富了。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他想尽一切办法离开这里,去寻找他的初恋女友,但是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去阻止他离开……

原来这一切都是导演克里斯托弗为楚门安排的30年的电视节目,他从小到大的生活都被放到电视屏幕前供人观看。

每个人都是楚门,每个人都是观众

“电视不利于表达思想,必须在固有思维的轨道上运作。”——布尔迪厄

坡坡在看完电影之后,为导演和编剧有这样的脑洞而震撼,也会感慨我们现在所生活的时代到底是怎样一个时代,会不会我们的生活也在被人随时随地监视着。在观众看来,楚门的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悲剧,他在看似随心所欲的世界里过着并不随心所欲的生活,他的一切都是被注定的,只有他自己不知道。

在电影中,除了楚门以外,被楚门的一言一行牵动着的忠实观众们其实也是一样,他们跟着楚门哭,跟着他笑,就这样守在电视机前守了三十年。

你以为他们只会观看《楚门秀》这一个节目吗?怎么可能呢?在《楚门秀》闭幕之后,人们会有短暂的失落,在那之后,他们会忘掉陪伴了他们三十年的节目投入到另一档节目中。

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吗?

在影片最后,克里斯托弗对楚门说,外面的世界也一样充满着欺骗。

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中对电视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本该成为民主的非凡工具的电视却蜕变成象征的压迫工具。而被压迫的对象正是看似被赋予自由权的观众们。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下,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正在被他们所牵引和操纵着。我们被“自己选择的”信息包围着,但那些真的是自己选择的吗?我们真实地拥有选择的权力吗?

令人觉得讽刺的是,如今引以自豪的技术进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竟成了剥夺自由与权力的帮凶,谁也难逃楚门的命运。

在虚假的世界里总有真实的温暖

桃园岛中的一切都是虚假的,他的妻子,他的挚友甚至是陪伴了他三十年的妈妈,他们都只是一些敬业的演员而已。

唯一真实的是他在大学时期遇到的一个叫罗兰的女孩子,不,她应该叫西尔维亚。但在克里斯托弗的剧本里,西尔维亚只不过是群演,并不应该在楚门的生活中出现。

可是他们一见钟情了。

虽然节目组的人到最后还是将她带走了,但是西尔维亚成了楚门接下来的人生中唯一的光与执念,也是他想要逃离这个虚假世界的动力。

在西尔维亚走后,他保存好她唯一留下的毛衣,并且凭借自己的记忆在时尚杂志的模特的身上拼凑出她的五官。

当然,楚门并不是一厢情愿,西尔维亚在回归自己的生活后,依然在电视屏幕前看着楚门,当看到楚门在拼凑自己的照片时感动落泪,在节目组开通观众来电后试图阻止克里斯托弗的行为,在楚门踏出摄影棚时快速地跑去迎接她心爱的人。

在这个虚假的、冷漠的世界里,只有他们彼此的思念是唯一的真实。

回到现实吧

虽然这个世界是虚假的,但是楚门是真实的。克里斯托弗能决定楚门遇到的人,决定他的工作,决定他最亲近的人,他能在楚门的世界中装多部摄影机,但是唯一不能装摄影机的地方就是楚门的头脑,他无法控制楚门的想法。

在安排好的与父亲相遇的戏码发生后,楚门对海的恐惧就消失了,他选择逃离这个地方。影片的高潮部分,就是楚门驾着帆船准备离开桃园岛的情节,为了阻止他离开,克里斯托弗想利用最大的海浪击退他,甚至是让他失去生命也无所谓。

但是他忘了,楚门一开始的愿望,就是当一个冒险家,楚门的内心足够强大。

他说:“你想阻挡我,只有杀了我。”

克里斯托弗最终对楚门妥协了,停止了风浪。

终于楚门找到了桃园岛的尽头,走上了离开这个世界的阶梯。

克里斯托弗依然想要劝说他留在他给楚门制造的“乌托邦”里,但是楚门拒绝了,并笑着原谅这三十年的控制。

“如果再也碰不到你,祝你早安,午安和晚安。”

长达三十年的电视节目在楚门最后的谢幕动作中结束了。

他成功了。

其实,楚门有很多机会能够早点发现桃园岛是假的世界,但是为什么没有呢?

因为我们都习惯现实。

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差不多,好像有一个框架将我们固定住,我们随波逐流,不敢随意去冲破这个框架。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件事并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要做,只是觉得大家都在做,那么就这样做准没错。

但是问问自己,真的想这样做吗?归根结底,生活的恐惧来源于自己,很多人也想要逃脱目前的现状,但是由于未知和恐惧,还是心甘情愿地安慰自己“不止我一个人这样”,想着生活就是这样不由自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罗曼·罗兰说,人最可贵的就是看透生活的本质,却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我们自己是生活的主宰者,要敢于突破,敢于做生活的斗士。

愿我们不再做生活的傀儡,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