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正是水果的好季节。然而,台湾的农民们却忧心忡忡:一年的辛苦,到头来功亏一篑,到底是什麽让农民如此痛苦?
台湾屏东县鹿野乡的一位果农培育了五六年的佛陀,如今第一季果实也已采摘完毕,可是看到这一幕,果农们却愁眉苦脸,明明看到了收获,他们怎么就高兴不起来?原来,佛像的价值在70-80元之间,几乎被砍成了42块钱。就算果实已经成熟,也免不了要赔本的。
台湾的香蕉也遭遇了相同的窘境,出口海外遭遇重大打击,岛上怎能吃下如此多的香蕉?居然还有人提议将香蕉和猪肉都炖了,然后用酱汁调味!只有品尝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味道。
日益严峻的果品市场壁垒,使得嘉义、云林、台南、高雄和屏东等地的上百个果农,纷纷从台湾南迁往台北,对台政府门前的各种果品进行了猛烈的抛掷,以表达对此的不满:「一公斤的菠萝」,令市场上的农民蒙受巨大的伤害!
到底是什麽让台湾的果农如此悲愤,台湾的果农赖以为生的果品到底出了何事?
台湾的果品在内地销售出现了“断崖式”下滑!
根据资料,过去十多年,台湾的果品一直出口到内地,年达高峰,在当年台湾出岛人数中,已占84.93%,即使在年疫情期间,也有75.86%的比例。但在今年的上半年,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达到了2.39%,而且马上就要归零了!
台湾的果品销量为何会如此?台湾的水果为什么没有在内地销路?
台湾水果在内地销售不畅的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食物的安全性。
内地对进口食物特别是水果进行严格的检疫,自今年起,已在台湾的柑桔中发现了许多种有毒的物种,如海洋臀纹粉蚧、倍硫磷和乐果等。六月,台湾进口的并线白带及冷冻竹荚鱼被检测到新冠病毒。鉴于食品安全原因,香港政府已暂时停止上述商品入境。
根据资料,台湾目前已有多亩的柑桔,每年生产,多吨,出口13多吨,其中有多吨销到内地,也就是说,出岛的60%以上都是向内地销售,总值2.78亿元。这项禁令,对台湾水果出岛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但事实上,这并非首次发生,今年以来,内地已有禁令,台湾的番荔枝与莲花香进口。台湾一些著名的媒体曾经威胁要向世贸世贸提出控诉。但新西兰也有类似的情况,新西兰曾经对台湾的荔枝和芒果实行禁令,而台湾政府则对新西兰的做法持保留态度。这一经典的双重标准,让台湾又一次成为了热门话题。
有人怂恿,海峡两岸的“独”争,让果子变成了“苦”
台湾的果品出口到内地,最主要的因素在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海峡对峙。
两岸本来就是一个大家庭,若能在一个大的统一的大市场中,各得其所,互惠互利。不过,在一些居心不良的人的怂恿下,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为了显示自己的态度,内地的海关已下令禁止从台湾进口葡萄柚、柠檬等水果,并禁止采购沙糖桔,并发布一张清单,显示“暂停进口”的台湾食品公司宗。突然之间,台湾农民丧失了最大的市场份额,销路受到了沉重的冲击!
据一名台湾的农夫所言:「广播一放,就是对内地的谩骂,怪不得他们不肯和你一起去。」
水果和其他产品不同,它们的寿命是有限制的,不卖掉的话,很可能会变质。由于一些居心叵测的人“独”,让那些无辜的农民尝到了“苦”。
台湾果树销售不畅对农民的直接冲击
对于台湾的农民来说,这一次的损失,即使算不上是毁灭性的,但也是相当惨重的。
与台湾的大目菩萨不同,佛陀的味道更甜,与台湾的传统市场格格不入,20年以前一公斤才20元。不过十年之前,海峡对开,佛陀、凤凰在内地很流行。所以95%的佛陀都是出口到内地,每年的销售额接近十五亿新台币,可以说,这个佛陀是为内地客人量身定做的。一项禁令,将会造成十五亿元的亏损,由水果农民和有关公司来负责。
除佛陀,台湾的“绿宝”也是一样,去年全国超过7吨的文旦柚子,向内地销售4多吨。过去,中秋是台湾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季节,然而,在去年,却没有多少人买到。这“苦”的果实,不是农民自己吃的,还有什么人来承担?
台湾的水果农民所受的痛苦,并不仅仅是现在,而是对整个行业的影响!
细细分析,就可以看出,此次事故不仅给台湾的果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当地的果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一般情况下,一棵果树生长数年,终于等到了果实的成熟,但由于政策原因,果实不好卖,产量也不好。对农民来说,失去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对将来的期望。若是换成别的庄稼,那就是好几年了。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也受到了影响,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都能让一些公司破产,让整个产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更为深刻的是,台湾的年轻一辈,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忧虑和失落,因为年轻人的大量离开,会让这个产业丧失生机和发展势头,让整个产业再也回不来了。
针对台湾市场的滞销问题,“三板斧”推出了
体内消化
自从台湾被禁后,四千多吨的台湾市场上,就有四千多吨的菠萝,必须在两周的保质期里,让岛民们自行分解,以湾岛现有的居民来计算,平均每人每天要消耗18公斤的菠萝。但遗憾的是,如果吃了2公斤以上的凤梨,那么凤梨中的菠萝蛋白酶就会破坏人的口腔,从而对身体产生损害。为了将原本可以出口到内地的菠萝,真的要押上全岛民众的身体。
2、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有人提议扩大东南亚地区,不过东南亚也是菠萝的主产区,同时,这里的菠萝也是最受欢迎的。把台湾的菠萝出口到东南亚,就会让人联想到郭德纲曾经说的一句话:从河南平顶山把煤炭送到山西大同。
台湾政府希望在东南亚地区拓展美国的销售。既然是会长,那就好商量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有一个联盟水果公司,禁止台湾的菠萝在美国的销售;
那么日本的邻近地区的情况如何?日本的农产品市场,有农产品行业的监管,也不能进入。
不过,也不算白跑一趟,台湾的水果也有不少人表示,澳大利亚人对台湾的水果很感兴趣,一口气买了56公斤的台湾凤梨!
3、多元化加工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销售。然而,这项举措早在台湾禁止进口之前就已展开。可以进行的处理,都在进行中,但由于产能过剩,无法大规模生产。
从上述的剖析可知,台湾所提之对策,并非治标亦非治标,“三板斧”早就打出去,而台湾却再也没有新的手段可用。
台湾的果子真的没有了吗?台湾的农民除了接受命运外,别无他法?
其实并非如此,若将版图从本港扩大到本港,问题便会解决。
国内大市场之下,台湾的果品才是真的出口!
1、台湾的水果并非没有竞争力,台湾的果品也不错,但仍有成长的余地。首先,要把粮食的问题处理好。不管政治形式怎样变化,思想形态怎样不同,粮食保障是各个区域人民的目标。本文所提及的台湾多起的果品质量问题,都是需要广大果商和果商认真处理的,只要把这些问题根除,避免因病而造成的果实污染,保证了果品的安全,就可以在全国的市场上销售。
2、除提升果实的质量外,应抛弃“独”念,抛弃对内地的成见,切勿再用“双标”。最关键的是,要让人的思维发生变化。台湾的果子质量好,如果能主动进入中国的一个庞大的市场,台湾的果子必然会占有很大的销路,台湾的农民也必将从中获利。
台湾拥有优良的天气环境,能生产许多美味佳肴,并面向内地的广大销路。只要海峡双方脱离“独”的祸患,解除敌对、摒弃敌对关系,就能重新建立一个大陆的市场。到了那个时候,“苦”就会变成可口的果实,农民会有市场,会有希望,会有工业会继续,会有果农的痛苦,会让我们的土地变成一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