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巴勃罗·路易斯·毕加索:西班牙的公牛
毕加索,毕加索,毕加索,重要的人名念三遍。“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这句话一样适用于毕加索和他的女人们。
这座艺术史上绕不过也难逾越的高山永远地矗立在西班牙。
毕加索的一生就是精彩至极的传奇。公牛一样强壮,无穷的精力和创造力。也是最广为大众熟悉的一个艺术家。
打破了很多艺术家生前穷困无名苦逼极易崩溃发疯早夭的魔咒。长寿,活到92岁;多产,作品总计三万七千多件;艺术风格多变,在多种形式流派中切换自如;多情(也无情),一生有过无数的女人。
如果搞个艺术史上的渣男排名,他恐怕要名列三甲。名副其实的情感吸血*。另外还可以加上泡妞高手,炒作大师,*治上的墙头草,总之就是一个复杂嬗变的斯芬克斯。
他的私生活跟他的艺术创作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他个人的情感编年史基本对应他的各种“颜色”时期。
唯一一个摆脱这种诅咒全身而退的女人就是弗朗西丝.吉洛特,也就是电影《狂爱走一回》中的女主角。这一次,是她率先抛弃了他。当然,弗朗西丝自己也是艺术家。离开他之后,还写了共同生活的回忆录《我与毕加索的生活》,令毕加索大为震怒,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被他抛弃的女人结局大多很惨,好像失去毕加索的同时,她们的自我也永远遗落在了大师的画布上。毕竟,很难有人能够抗拒这种诱惑,就是成为大师的模特和女人而在作品中长存。这几乎等同于暂时的永生。
作为幸存者的弗朗西丝·吉洛特对此评价:“对于毕加索来说,给女人画像就是一种诱惑她的方式。当毕加索一旦歇手不画她们了,她们的一切也就完了。”
《狂爱走一回》(SurvivingPicasso)
美国导演:詹姆斯·伊沃里本片改编自AriannaHuffington所著的《毕加索传》(Picasso:CreatorandDestroyer)。
62岁的毕加索与21岁的女画家弗朗西丝相遇,继而展开一段长达十年的忘年恋。在这期间,毕加索仍然不断有其他的女人。
虽然弗朗西丝后来离开了毕加索,但余生并未真正摆脱这个男人的影响,即使她以反抗和离开他的方式来确立自身,区别于毕加索其他的女人,留在她身上的醒目标签仍然是那个曾经属于毕加索的女人。
片中饰演弗朗西丝的是英国女演员娜塔莎·麦克艾霍恩(NataschaMcElhone),这个女演员不算特别有名,给我留下过印象的是《楚门的世界》和《加州靡情》,演的角色都是那种个性独立的女人。由安东尼·霍普金斯来出演大师,其出色的演技自是毋庸置疑。但霍普金斯最擅长演绎的还是汉尼拔那种极具邪恶魅力的狂人。也许是那种形象太深入人心,看的时候总觉得哪儿不对劲。尤其是情爱戏。豆瓣得分不高,7.1,但冲在霍普金斯和摩尔阿姨的份上也是可以一看的传记电影吧。
电影海报上的场景应该来自于这张照片。
给吉洛特撑伞的毕加索就像个跟班,颇具喜感
20岁的吉洛特有着电影明星般的颜值和魅力
颜值即正义,更何况还聪明又独立,毕加索拜倒在这样的女神石榴裙下完全可以理解。
毕加索笔下的吉洛特
晚年吉洛特
每次看到美人迟暮,我都会想起那句诗: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不胜唏嘘!
《毕加索的奇异旅程》
(Picassos?ventyr)
瑞典导演:泰治·丹尼尔森这是部喜剧。以无厘头的方式恶搞了毕加索的一生,但表现形式极具创新和开拓性,细节处充满着象征和隐喻,是最具毕加索艺术特征的风格化影像。可以称作是混合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风的毕加索式的电影表达,非常值得一看。
来欣赏一下画风清奇的剧照
《毕加索的秘密》(LemystèrePicasso)
法国导演:亨利·乔治·克鲁佐严格说,这部影片是纪录片,由毕加索本人出演。导演亨利·乔治·克鲁佐最初当过影评人,以拍摄悬疑犯罪片闻名。影片记录展示了毕加索奇妙,千变万化的创作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故事情节——创作中的每一步行动都像悬疑故事一样惊心动魄,无法预测。所以,我个人把它归类为虚构类剧情片。不管他的私生活如何,这部片子只不过进一步证明了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至于是否实现了克鲁佐想揭示的“毕加索的秘密”?对此安德烈·巴赞似乎持不同意见,他说过这是一部柏格森式的影片。同时,他又认为观察一位画家作画并不能解开艺术家天才之谜,能揭示的奥秘都是微不足道的。
能道破其中本质的反而是来自毕加索自己的一句话:“我不寻找,我发现。”
我认为这也是一切艺术创造的秘密所在。
必须一提的是本片摄影师克劳德·雷诺阿是著名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孙子,著名电影导演让·雷诺阿的侄子。
本片荣获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毕加索的五官很有特点,石头一般坚硬的轮廓和体积感
分头这张像阿尔帕西诺和希特勒的混合体
片中作画时的毕加索
大师怎么少得了自画像(26岁和91岁)
著名的格尔尼卡
最贵的一张(1.79亿美元)《阿尔及尔的女人》
尼采的这句话用来形容毕加索是最贴切的了:“艺术家如果要有所作为的话,就一定要在秉性和肉体方面强健,要精力过剩,像野兽一般,充满情欲。”
或者更直接一点的:
“艺术家按其本性来说恐怕难免是好色之徒。”
8.爱德华·蒙克:发自灵*的呐喊
爱德华·蒙克(EdvardMunch),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毕加索、马蒂斯都受过他的影响。
其画作中压抑悲观沉郁的情感基调跟围绕他家族的疾病和不幸、接踵而至的死亡有关,如此多戗的命运造就了他的性格也造就了他的作品风格。
因而,他的作品主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