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料有源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看泥,需要识别泥的经验,好泥是有紫砂独特的颗粒感的,而且有其特有的润泽之光。从开采紫砂矿石开始,要经由:选矿、摊晒风化、碾磨、吸铁过筛、浸泡、陈腐、炼泥等工艺流程。其中炼泥相称重要,好的炼泥师傅炼泥是有着其严格的工艺流程与尺度的。
“形”神兼和
紫砂文化自有宋以来,发展至今,历代巨匠和匠人,对壶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开发、立异。当前各种传统壶形,如石瓢、合欢、西施、文旦、仿古、掇只、方钟等经典样式,是历经前代高手创作并经后人改进才逐渐定型。壶形呈现和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惟和情怀,是人文精神和文化人格的完美结合。
巧夺天“工”
紫砂壶的制作中精扣细熨的过程一定是离不开竹片、明针、刀具及用这些材质制作的其它专用工具。粗粗糙拙的壶坯已接上了颈、脚、嘴、把,进行精细的括平、修整。“工”是紫砂壶价值的灵*所在,若无技艺的娴熟与匠心独运的考究,“神”、“气”、“态”就失去了立足的根本。
钤“款”点睛
款=字画刻绘+作者(商号)名款。这只是一件事物上的两个柔美的元素,仿佛一把宝剑上镶嵌的红绿宝石,同样的弥足贵重。中国文学艺术,金石艺术,字画艺术,以及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构图章法等等,这些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和技法,可以在这一坯陶土上和协共处。而赏识者则从中获取着启迪和情趣。
“功”得手亲
中国古代良多用于纯祭奠、纯赏识的艺术精品,纷纷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作文明的碎片残存在人们的记忆中。而紫砂壶却与其它实用性强的艺术品一道,以日用品兼工艺品的身份活生生的存在于我们的案头,把玩于我们品茗者的掌心。功的要点就是:合用、好用、用着惬意,不流涎、不挂嘴。
上海国拍携手制壶大师俞国良第五代传人——工艺美术大师倪顺生的外孙女甘露,多次举办“甘露手作紫砂壶专场展示暨拍卖会”,受到沪上收藏爱好者和爱茶人士的一致好评。正值金秋,甘露夫妇再次携工作室平价精品亮相国拍专场拍卖会。本次拍卖会时间为10月24日10时至10月26日21时,这些极具收藏价值和艺术雅韵的拍品,是您收藏和馈赠亲友的不二佳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