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旦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人脑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写作文
TUhjnbcbe - 2021/4/2 19:26:00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写作文?提到写作小学生的家长绝大部分都会满头大汗。也会有很多家长问我,“康老师,能不能推荐一本作文书呢?怎样才能提升我们家孩子的写作能力呢?”如何提升写作能力?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问题组。他并非是一个单纯的问题,而是由多个问题组成。所以解决方案也不可能只从一个角度出发,而是要从多个角度着手。今天我们先谈一谈写作是什么以及孩子为什么不待见写作文。先说写作是什么?写作是人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记述的方式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交流沟通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写作活动大致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与作家的自由写作、职业人群的专业写作不同,语文课程意义的写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特定要求用书面语言创造文本,以发展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学习活动。这里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反映事物、表达感情、传递信息;

实现交流沟通;

在老师指导下按照特定要求;

需要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

同学们在写作遇到险阻的时候,往往会说三个字——“不会写”。每到这时,我就会感叹语言的概括能力怎么就这么强?!什么是“不会写”?是不知道如何反映事物?是表达不出自己的感情?是不知道自己该写些什么?是没听明白老师教了怎样的技巧?还是自己没有相关的素材?小学语文老师就像是一个儿科大夫。孩子难受,家长着急。但孩子就是说不清楚自己是头疼还是肚子疼?是胸口疼,还是腹部疼?是肠子拧着疼还是胃口烧心?这就导致大家都是一脑门汗,但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而关于写作,学生的表现往往更令人头疼。这是我遇到过很多孩子,会将疑问句理解成反问句。我问:“你为什么不写呢?”孩子听到的是:“你怎么能不写呢?”我问:“你哪里不会?”孩子听到的是,“你怎么能不会呢?”于是这一类的孩子大多选择默不作声,拒绝交流。原因是什么?可能是大家把会写作看得太简单了。不会写作的孩子认为不会写作是有问题的,而事实上恰恰相反,自古以来普通人不会写作才是常态,会写作反而是特长。为什么呢?写作的定义里有这样一句话——“传递知识与信息”。换句话说是“把自己的思想教给别人”,可是人类天性就不是引领他人,而是追随他人。“引领他人”、“率众前行”这样的资质如果普遍的存在于我们身边,那就不可能有那么多教人如何形成领导力的成功学书籍了。想想自己的身边,是不是经常会有成年人说,“我也不知道”“我没有什么想法”“我没有什么看法”“我听你们”?所以我认为,为什么孩子不爱写文章呢?第一、“故作轻松”。每个孩子在刚刚动笔的时候都有些心惊胆战,但是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太过害怕,会努力装出写作很简单的样子,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在小学阶段最早的写作其实就是写话——把一件事情阐述清楚例如:小红和小兰来到操场上,帮助体育老师收垫子。在成年人看来,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题,但对孩子来讲,难度颇高——否则也不会出现在语文试卷上——需要很多的练习。如果孩子的答案不甚令人满意,不少家长会以成年人的口吻说,“你看这道题这么简单,你怎么写成那个样子呀?”大部分家长说这句话的时候,会尽量使自己的语气柔和,也不乏一些家长声色俱厉。当然,不管是话语柔和,还是声色俱厉,传递给孩子的都有一个信息,那就是——这道题很简单。这么简单的题我都没有写好,我是不是没有天赋呢?这么大的孩子是有些莫名其妙地在意天赋这件事的,不信你可以去问问二年级的小孩他是否相信自己有一些超级能力。有些家长会夸赞自己的孩子,但又会有另外一种想法,“这道题很简单,你写成那样不是更好吗?”这个叫做精益求精的成语,毁掉了许多学习的乐趣。因为学习中的精益求精让很多学生找不到盼头。我的课堂上有一个东西叫做“开心快乐纸”——说白了就是卷子——难度特别特别高,很多同学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因为就是难,写对了就是厉害,写错了,面子上也挂得住,以后别错就好。所以,虽然我的试题难,但是做我的“开心快乐纸”对于学生们来讲是一件只赚不赔的买卖。评判一篇作文的优劣有很多角度,有些同学立意特别、有些同学文笔流畅、有些同学辞藻华丽、有些同学叙述清晰。我们眼睛里要能容得下孩子的缺点,也要能容得下孩子的优点。我们要用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眼光去评判他的文章。第二、批评表现欲和虚荣心《动物农庄》的作者乔治·奥威尔说过,作者写作的四种动机的第一种就是“自我表现的欲望”。他还说过,“一个严肃作家整体来说也许比新闻记者更加有虚荣心和自我意识。”因为表现欲,所以想要让别人知道自己厉害;因为虚荣,所以想教育别人。因为作者必须输出观点不可,也就是所谓的“言之有物”。可是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表现欲和虚荣心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评判。我们更喜欢听话的乖孩子,更赞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孩子。这种思想影响到学生就是“沉默寡言”,甚至我曾经在很多地方见过“沉默是金”的警句。平时要求孩子听话乖巧,大事小情由家长大包大揽不去问询孩子的看法,等到写文章的时候又要求言之有物、鞭辟入里,这不是很矛盾吗?面对这样的窘境,我们可以试着对虚荣心进行一次升级,把虚无不切实际的荣耀感变成脚踏实地的荣誉感和正道直行的责任感。荣誉感来自于互相尊重,责任感来自于自己的建议能够被采纳。这就要求我们顾及孩子的看法,参考他的建议,愿意和孩子平等对话。当然,这里的互相尊重和建议被采纳,并不是家长和孩子称兄道弟,征询孩子对今天午饭吃什么这么简单。而是真真正正把孩子的建议及意见考虑到家庭的决策中去。只有愿意将责任委托给孩子,才能使虚荣心进化为责任心与荣誉感。第三、懒惰。这是一个不能逃避的话题。书写并非人类的天性,懒惰才是。人类的天性中,想要表达自己,更多使用语言和绘画。所以孩子爱说话不爱写字,爱乱涂乱画,不爱工笔细描。这是因为,文字出现的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得到了极大发展,而我们DNA的进化速度并没有赶上社会发展的速度。所以现代人类和一万年前的史前人类在人体的运行模式上并无二致,不太喜欢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也不太喜欢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以及任何强度模式下的各类劳动。“奸懒馋滑”才是本性。“勤劳勇敢”都是品德。那该怎么办?我经常说:“自律不足就须他律”,但是你我都知道,只靠“他律”不提升“自律”性,终究是无本之木,不得长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战胜懒惰呢?懒惰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懒惰会带来切实的利益。老师没发现我今天没写作业,这是非常现实的快乐反馈。相比于考试有可能带来的损失,懒惰的收益确切并且及时。一个是“或然的损失”,一个是“必然的收益”,该怎么选择还用我教你吗?可是我们是人类啊,是万物之灵,我们相信自己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家心心念念想的都是如何战胜懒惰。正所谓,“杀头的买卖有人干,赔本的买卖没人干”。当一种快乐大于懒惰的快乐时,一种迫切高于懒惰的迫切时,懒惰就会被被战胜。例如,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吐槽,“要不是每个月给我发工资,我才不去上班呢。”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就是:获取金钱的快乐要远大于赖床的快乐,上班的痛苦要远小于贫穷的痛苦。这样的思路延展下去就是:我不迟到,是希望同事认可我是一个靠谱的人;我努力工作,是希望我的同事尊重我;我去帮助别人,是希望对方感激我。这样的想法,在一些人看来,可谓禽兽不如。但是,也有人告诉我,凡事问迹不问心,如果事事皆问出自本心,则尧舜禹皆可杀。意思是,我们看行为就好,不要过分强调本心。我们参照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会发现,懒惰充其量是“生理需求”,位于金字塔的底部,而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需求带来的快乐都远胜于底层的懒惰所带来的快乐。参加作文比赛、认可孩子的努力付出与成就以及永远不泼冷水,会帮助孩子建立起来更高级的快乐与需求。第四、完美主义。形式主义害人不浅,完美主义误人不浅。什么是完美主义?与人们所说的强迫症近似,是一种建立在处处不满意、不完美之上的,极度追求完美、毫无瑕疵的想法,是由于处于极端的环境缺乏沟通缺乏安全而形成的。很多孩子之所以对着作文本迟迟不敢下笔,很有可能是他看不上自己构思出来的文章,总想写的更好,最好能比课文都好。欧阳修曾经批评当时的读书人,要么不写文章,写一篇文章就想要惊世骇俗,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是痴心妄想。并且他说自己之所以文章写得好是因为天天都写,写得多,偶尔才会写好那么一两篇。李白一生写多少诗,几乎不可考,但新唐书诗中,只收录了六百五十首。在这六百五十首诗中,我们能背出来的不超过三十首。李白有如此大才尚且靠量变引发质变,何况你和我呢?我初中的语文老师牛老师对我们初中三年的要求是一天一篇日记。每篇日记都要写够红旗本(一种小本因为封皮上有三面红旗得名)一页,仔细去数大概有六七百字。当然一开始写不了那么多,写的也很差劲,但是一年半不到,我们班同学的写作水平就将其他班同学远远甩开了。所以,中小学阶段千万不要过分在意质量,能写出来就比写不出来强。写不好很正常,年龄使然,写得好就是天才。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最后一点,一直没有说,我承认我有逃避的成份——那就是孩子在模仿成人。人类文明的发展基于模仿。后生模仿前辈,小孩模仿大人。家长玩手机孩子也玩,家长刷抖音孩子也刷,家长写文章——大概率——孩子也写。就算不写,至少也不会觉得写文章是多么可怕不同寻常的事情。家长也应该把自己脑海中灵光乍现的想法写下来,整理成文字,保存下去。用行动告诉孩子,不要小看写作,也不要妖魔化写作,写作就是单纯的把自己的想法变成文字的过程。这就是我对写作的一点看法。下篇文章讲一讲,作文该怎么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脑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