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旦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高考作文热点时评素材把最美的
TUhjnbcbe - 2021/5/3 21:21:00
白癜风抗复发 http://m.39.net/pf/a_4515780.html

01

祝“她”幸福

把最美的礼赞献给“她”(人民论坛)

杨昊《人民日报》(年03月08日第04版)邰丽华委员用手语“唱”国歌,以无声的力量表达最深沉的爱;郭艳玲代表讲述土豆种子论粒卖的故事,誓言“把种子安全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里”,字字铿锵。全国两会上,女代表、女委员的身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起到了‘半边天’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各个战线上,广大妇女奋勇争先、顽强拼搏,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女性风采。”
  回首来时路,既有惊心动魄的风云突变,又有豪情万丈的砥砺前行。无论是在脱贫攻坚战场还是抗击疫情一线,无论是在昼夜攻关的科研实验室还是紧张忙碌的工厂车间,到处都闪耀着女性拼搏奋斗的身姿。在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10名个人中,5位是女性;在全国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中,女性约占2/3;在完成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历程中,有24岁的年轻女指挥员、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位女调度等航天“花木兰”……祖国广袤大地上,无数女性担当作为、甘于奉献,靠实绩赢得了认可与尊重。
  年是中国共产*百年华诞。回望我们*波澜壮阔的非凡历程,巾帼英雄灿若繁星。威震敌胆、被誉为“白山黑水”民族*的抗日英雄赵一曼,大义凛然喊出“怕死不当共产*”、慷慨就义的刘胡兰,朴实率真、一生都在为民服务的人民代表申纪兰,淡泊名利、追求真理、用一株济世草彰显一颗报国心的屠呦呦……一代代优秀女共产*员信念如铁、意志如钢,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为*旗添光彩。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顺利开启。实现*和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需要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今天,每一位女性都迎来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宝贵机遇。无论你是三尺讲台上悉心授课的女教师,还是街头巷尾辛苦执勤的女交警;无论你是流水线上精心操作的女工人,还是写字楼里兢兢业业的女白领,只要践行奋斗的精神、挥洒勤劳的汗水,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凡的业绩,绽放属于自己的魅力和风采。时间的长河奔腾向前,这样的“她魅力”“她风采”,必将在广阔天地间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委和*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妇女事业、做好妇女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大重视、关心、支持力度,严厉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维护妇女权益。”为“她”的高光时刻喝彩,也为她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有力支持和保障。从不断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到推动形成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从在公共场所设立母婴室等便利设施,到出台*策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试行育儿假……全社会用行动崇扬尊重关爱女性的风尚,鼓舞着一个个“她”乘风破浪、逐梦前行。
  最美的礼赞属于“她”。更好激发“她智慧”、凝聚“她力量”,就一定能推动广大妇女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做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祝“她”幸福不仅在“她”的节日

年03月09日星期二北京青年报冯源把婴儿带到世界的,是“她”;抚育孩童成长的,主要是“她”;经营家庭,一半靠“她”;社会、国家、人类的发展进步,时时处处,离不开“她”。3月8日是“她”的节日,世界把祝福送给“她”。回想上一个“她”的节日,亿万女性奋战在抗击疫情的各条战线上,有的白衣执甲,不畏艰险;有的奋勇攻关,力驱病魔;更多的是在各自岗位上忠诚履职,顽强拼搏,凝聚出能化柔为刚、可廉顽立懦的“她力量”。回顾过去的一年,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的重要时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都能看到无数“她”的美丽身影——“人民英雄”称号获得者陈薇、“时代楷模”张桂梅、“敦煌女儿”樊锦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功章”有“她”沉甸甸的一半。人类的历史,同样是“她”的历史。但是,国人熟知的“她”的语义,诞生至今仅有余年。在此之前,第三人称女性代词在中文里是缺失抑或是模糊的。百年以来,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壮丽画卷中有着妇女解放事业的光辉篇章,新中国的发展进步也推动着妇女事业的发展进步。“谁说女子不如男”,这是70多年前在全国人民支援 的热潮中唱响的一句豫剧唱词。但是,“女子不如男”的种种歧视如今在个别地方、个别人身上依然存在——家庭暴力、职场歧视、人身侵害,男女平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对“她”的祝福不是一则“女神节”的促销广告,也不仅仅是一束鲜花,而要时时地地落到实处。祝“她”幸福,不仅在“她”的节日。

景区女性免票是好,但不能止于“三八”节

来源:红网作者:胡建兵编辑:化定兴-03-:15:49记者近日从剑门关景区获悉,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剑门关之美,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剑门关景区将联合广元市妇女联合会、剑阁县妇女联合会推出“仙女游蜀道诗画唱剑门”系列主题活动,为全球女性献上一份特别的节日礼物。(3月7日四川在线)其实,不只是剑门关景区,其他一些地方也在“三八”节对妇女实行优惠,或免费开放。不可否认,景区每年选择“三八”这一天为妇女免费开放出发点是好的,确实给妇女带来了实惠,但这样的“免费开放日”,让人没有选择的余地。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是上班日,女同志只能请半天的假,男同志就很难请假了。而且,景区如果当天一下子涌入太多游客,也会带来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虽然“三八”节免费开放,但真正能享受到的只是极少数,没有让人享受到普惠。这几年,有的地方的“免费开放日”、免费项目仅限景区门票,不含景区内的讲解、索道、观光车等其他项目。另外,免票游客还需购买保险。这等于以“免费开放日”为诱饵,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旅游,从而获得更多其他收费项目收益等,是披着“免费”的外衣,实则是“变相促销”而已。“门票经济”一直在景区生存思路中占主导地位,很少有人会考虑其他途径。就是到了淡季景区里空荡荡,工作人员比游客还多,也不肯免费,最多只是稍微打折而已。很多景区不但不把门票价格降下来,而且找出各种理由,一次次地涨价,这严重违背了风景名胜区的公共属性。旅游“门票经济”看似增加了收入,但负面效应也不小,容易让游客望而却步。“三八”妇女节对女同胞免费开放是好,但不能只在“三八”这一天,应该多设几天,让女同胞有选择的余地,既可以分流游客,也可以让女同胞的家人陪伴她们一起去旅游。或者平时把门票整体价格降下来,让更多的人愿意到景区旅游,这可能更有价值。近几年,河南白云山、浙江天台山以及宁夏、安徽等多地景区施行限期免票或永久免票。从这些地方的实践来看,门票收入确实减少了许多,但用一张免掉的门票,可撬动全域旅游升级,助推整个第三产业大发展。门票收入少了,但游客多了,包括餐饮、住宿、演艺、旅游品的销售、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消费被大幅拉升,这才是真正的“大蛋糕”。

02

超时加班

依法治理超时加班,为劳动者提供制度性保障

来源:南方都市报年03月11日社论“超时加班与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不相符,与国家提倡的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也脱节。希望‘两高’像重视治理欠薪一样,重视解决超时加班问题。”3月10日,在全国*协总工会界别讨论“两高”工作报告的小组会议上,全国*协委员、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吕国泉的这番呼吁引发现场热议。正如吕国泉委员指出的,加班现象在某些行业甚至普遍制度化和严重超时化。实际上,当前职场竞争激烈,在内卷化严重的背景之下,加班已经逐渐从部分行业的“潜规则”向其他行业扩散,甚至形成了默认的“加班文化”。“加班文化”之下的超时加班,对劳动者权益造成了实质性侵害。部分行业将加班作为“潜规则”甚至固化为企业制度,不仅加班成为常态,这些行业里的企业员工每日加班4小时或以上都很常见。而在更多的行业里,加班一两个时也都被视为正常。大多数人对加班涉及的劳动者保障都聚焦在是否有补贴的问题上,且不说大部分企业只补贴交通费、餐费而不给加班费,有的甚至完全不补贴,只看加班时间。如果超时严重,超过了某个限额,加班时间过长本身就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严重侵害。况且,“加班文化”容易带来形式化加班的问题,也会导致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在默认必须加班的情况下,可能会拖低整体的效率,为了迎合“加班文化”,做完了工作也要假装还有工作,不然就会被上司塞满超负荷的工作量,导致无意义的“瞎忙”。在南都记者的采访中,不少匿名受访者都提到了这一问题。诚然,社交媒体的发达为隐性加班提供了便利。正如全国*协委员、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美华所指出的,自从有了智能手机,有了工作
  短评什么是好的教育,对于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完美的答案,可饶是如此,还是让人着迷。在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就教育话题提建议,全国*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委员通道”上的发言颇受
  短评“35岁正是做事业的*金年华,35岁就业门槛应该打破。”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蒋胜男的一则打破35岁就业门槛的建议引发舆论热议。蒋胜男表示,仅用一条年龄限制将35岁人群排除在录用范围之外,不仅有欠科学,而且难称公平。“35岁门槛”这一备受各界人士热议的社会话题,出现在全国两会的公共议事场景并不意外——特别是在技术更新迅速的互联网科技企业,35岁员工被“劝退”的新闻络绎不绝,一直加剧着特定社会群体的年龄焦虑。事实上,笼统意义上的“35岁门槛”可能还存在一些差异性情况,比如明确“只招35岁以下”的入职门槛和“35岁不进则退”的事业上升瓶颈。职场对35岁人群的某种不友好,促使人大代表此番决意为其代言,并得到不少感同身受的职场人士的认同。但如何打破这种对待35岁职业人群的不合理偏见,各方对此似无定论。诚如蒋胜男代表所言,35岁其实是一个人做事业最好的“当打之年”,用人单位完全没有必要仅因为一条年龄红线就将相关人群排除在录用范围之外。“35岁门槛”的由来,或许来自于企业的某种考虑:35岁的年龄段相较于对体力、精力有较高要求的职位,竞争力无法与“初生牛犊”相比,但用工成本大概率却在增加,特别是在一些技术迭代速度较快的新兴行业,年龄差异可能也不仅是体力差别,还有知识储备以及学习能力的差距。事实上,基于职业需求差异性的考虑,35岁门槛也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场景,对经验、履历有更多要求的职场情况就不太适合所谓“35岁门槛”,如果对此有某些“一刀切”的衡量,显然也并不理智。更何况,包括《劳动合同法》在内的制度努力,一直都在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做兜底性的保障,用人单位非因法定事由不得随意解聘员工,以及特定情形下的合法解约也必须满足法定的补偿性条款,都是对相关人群的合法权益所做的基础性维护。当然,即便某些用工场景对从业人员年龄的需求带有盲目性、不科学性,社会对其进行“去年龄歧视”的某种要求,恐怕不太适合通过强制的方式执行。人大代表此番建议通过修改公职人员录用规则中的年龄限制条款,来“向社会传递一个信息”,正是希望借由立法态度的变化和细节调整,来推动整个社会对“35岁门槛”的观念更新。35岁人群不需要职场的怜悯,需要的是用工场景出现结构性的供需变化。用人单位对其多元需求,不再痴迷于年龄,能够对35岁人群的能力、优势有更为理智而非情绪化的判断,这需要立法层面的倡导和示范,更需要社会共识层面的观念革新。而正在“当打之年”的35岁人群,也要对自身情况、能力有更客观的职场定位,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给用人单位的留用和聘用更多的说服力。

公务员报考“打破35岁门槛”,看起来很美

来源:红网作者:张美玲编辑:陈乘-03-:52:52全国人大代表、编剧蒋胜男建议,取消国家公务员报考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该建议正好与近期舆论热议的职场35岁现象呼应,赢得了不少网友支持。但是,笔者认为在相关配套措施和*策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建议“公考打破35岁门槛”,除了从道德上“看起来很美丽”外,实际意义并不大。其实,取消公务员招考35岁年龄上限,不是什么新鲜提案,早在年全国两会上就有类似建言。当时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支部书记王全就曾提出过《关于取消公务员录用以35周岁为上限的建议》。同样的声音,在年两会期间,广东团人大代表*细花也曾建议,废除公务员招考年龄35周岁的上限,不拘一格选人才。代表委员建议取消公务员招考35岁限制,主要有三个理由。一是从法律上讲,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关于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条件中,涉及年龄的只有一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因此,限制年龄超过35周岁的人员报考公务员,缺乏法律依据。二是从招引人才角度看,35岁以上的人通常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公务员招考目的是选拔人才干事创业,应该不拘一格,不能“唯年龄论”。三是从社会引导看,**机关招考公务员限制35岁以下,会给人一种“年龄歧视”的观感,更为糟糕的是,一些企业招工招考时会以公务员招录为参照,加剧社会对就业者设置“35岁门槛”。这些理由,单个看都有道理,但是取消公务员招考35岁限制需要通盘考虑,系统研究,尤其要尊重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的自身规律。公务员*策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现有的制度安排也是经过多方论证的,如果轻易取消公务员招考35岁限制,很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还需慎之又慎。我们不妨先试想一下,取消公务员招考35岁限制之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应该将公务员报考年龄限制到什么岁数呢?40岁还是45岁?极有可能的现实是,无论设置为40岁还是45岁,依然有人会站出来说,缺乏法律依据,违背“不拘一格降人才”,涉嫌“年龄歧视”。当然,也可以完全可以取消年龄限制。只是当这样的*策,遇上50多岁的报考者,是录取还是不录取呢?如果录取之后,又该给他们安排什么工作,或者说,需不需要在工作上予以特殊照顾呢?另外,将公务员招考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也有诸多的现实考量。一是35周岁之后考上公务员,按照现行的公务员*策,“晋升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科员级职务三年以上;晋升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副乡科级职务两年以上;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规定,其职业晋升空间极其有限,不利于个人成长。除非报考者是博士、博士后之类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二是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多少人过了35岁还有报考公务员的需求呢?呼吁取消年龄限制,到底能够让多少人受益?这方面的数据,目前是缺乏的。当然,不得不承认,也存在有人连续报考公务员,一直到35岁也没考上的。只是这部分人这么多年都没考上,真遇上了取消公务员报考35岁的限制,能否成功上岸也未可知。毕竟每年的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不再少数,取消年龄限制,势必竞争会更加激励。三是如果将报考公务员的年龄放开到40岁,甚至45岁,这些同志进入单位之后,将占据单位的职级职数。尤其是一些职级职数有限的小单位,一旦这样的同志增多,职数被长期占用,年青干部的晋升空间被堵死,*府机关的工作效率堪忧。公务员招考是否应该取消35岁年龄限制,最需要考虑地是,当前的公务员队伍结构、公务员管理水平、公务员相关配套*策等是否允许。如果这些条件都不成熟,贸然取消公务员招考35岁的限制,只会带来更多问题,弊大于利。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考作文热点时评素材把最美的